3.4.3 动态路由RIP

摘要
本实验将带你了解并实践动态路由协议中最基础的RIP协议。通过配置RIPv1和RIPv2,你将学习动态路由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,以及自动聚合功能的作用。

删除所有路由器的所有静态路由项

在开始配置动态路由前,我们需要先清除之前可能配置的静态路由,以避免路由冲突。

技巧

如果你用以下命令添加了路由项:

text

ip route-static 192.1.2.0 255.255.255.0 192.1.4.2

则删除它的命令为:

text

undo ip route-static 192.1.2.0 255.255.255.0 192.1.4.2

删除命令的格式与添加命令相同,只需在前面加上"undo"即可。

首先,我们需要在各个路由器上启用RIP协议,并声明相关网络。下面以路由器R1为例进行配置:

text

# 进入系统视图后,运行RIP协议,并指定进程号为1
rip 1

# 声明三个直连网络,加入RIP协议
network 192.1.1.0
network 192.1.4.0
network 192.1.5.0

# 退出RIP配置模式
quit

R1路由器RIP配置

同样地,你需要配置R2和R3路由器,声明它们各自的直连网络。

警告

如果不小心声明了错误的网络,例如 network 192.1.7.0, 可以使用命令 undo network 192.1.7.0 撤销操作。

确保只声明路由器实际连接的网络,错误的网络声明可能导致路由表不正确。

配置完成后,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路由表来验证RIP协议是否正常工作。以R1为例:

R1路由表

信息

注意观察这些路由的协议(Proto)一栏显示为"RIP",表明它们是通过RIP动态路由协议获得的。

对于192.1.6.0/24网络,R1有两条等价路由路径,分别通过192.1.5.2和192.1.4.2作为下一跳,这体现了RIP支持等价路由负载均衡的特性。

完成RIP配置后,预期结果是:所有PC均可互相通信。你可以使用ping命令从任意PC测试与其他PC的连通性,验证动态路由是否正常工作。

技巧

如果连通性测试失败,请检查:

  1. 各路由器的RIP配置是否正确
  2. 是否正确声明了所有直连网络
  3. PC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设置是否正确
注意
RIPv1默认启用自动聚合功能,且不支持关闭此功能。而RIPv2允许我们关闭自动聚合,以支持不连续子网和无类别域间路由(CIDR)。

按照下图所示建立网络拓扑,并配置各设备的IP地址:

网络拓扑图

在R1和R2上配置RIPv1协议并宣告相关网络:

R1配置示例:

text

rip 1
network 172.16.0.0
network 192.1.1.0

R2配置示例:

text

rip 1
network 192.1.1.0

配置完成后,查看R2的路由表:

R2路由表(RIPv1)

示例

注意观察红框内的路由项。在RIPv1中,路由器会自动将172.16.1.0/24和172.16.2.0/24聚合为172.16.0.0/16。

这种自动聚合可以减少路由表条目,但在某些情况下(如不连续子网)可能导致路由问题。

接下来,我们将两台路由器都切换到RIPv2协议,并关闭自动聚合功能:

text

rip 1
version 2
undo summary

两个路由器都完成配置后,再次观察R2的路由表:

R2路由表(RIPv2)

成功

现在你可以看到,R2的路由表中显示了具体的子网172.16.1.0/24和172.16.2.0/24,而不是聚合后的172.16.0.0/16。这是因为RIPv2支持无类别路由,并且我们关闭了自动聚合功能。

这种配置在处理不连续子网时特别有用,可以确保路由器有更精确的路由信息。

通过本实验,你已经学习了:

  1. 如何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
  2. RIPv1和RIPv2的区别,特别是在自动聚合方面
  3. 如何查看和分析路由表中的动态路由信息

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,减少管理员的手动配置工作,是中大型网络必不可少的技术。

相关内容